——社保审计处处长周威在2013年党组中心组第一次学习会上的发言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约1.5万字,采用了130多个数据,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很强。提出的预期目标、工作措施等,准确把握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既指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又科学分析了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一、报告顺民意贴民心
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征求意见,在送审前修改达143处。为了更好地听取各方意见,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并到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西里听取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座谈会上,腾讯公司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阿里巴巴马云建议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听取这些意见后,《政府工作报告》从战略高度部署了信息化工作:“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责任。
针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内容。报告还针对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从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加了治理沙漠化和石漠化土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等内容。根据群众的建议,报告强调了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强调 “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促进各级政府治理环境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做到标本兼治,体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积极回应了人民的期盼。
二、审计抓热点出新招
医保、养老保险……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内容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报告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报告中这些建议为社保审计指明了方向。老子《道德经》说“慎终如始,方无败事”,社保处将秉持这一理念,始终不懈地关注社保改革前沿、研究动态情况,做好新时期社保审计工作。
认真开展社保审计。要关注政策落实情况,促进社保可持续发展。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党的十八提出的民生任务,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工作目标。但目前存在很多困难:各地养老保险负担悬殊大、同时收支和基金结存严重不均衡,盈余资金缺乏投资渠道而加剧贬值。各地社保业务信息平台不统一。要通过审计,逐步促进问题解决、政策目标实现:要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缴费比率、统一缴费基数核定办法;个人账户空账存量逐步做实、新增部分即时做实;严格和完善社保预算管理;扩大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范围;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为全国统筹提供技术基础保障。进一步促进各类社保经办机构整合资源,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促进调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全面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应,提高实际报销比例,推行新农合省级联网医院范围,全面开展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联网即时结报,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实施安居工程审计。保障房房价、舒适度、保障水平、分配公平,是吸引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既要关注开竣工任务完成情况,也要关注保障对象“住进去”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老百姓更快更好地享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带来的好处。未来阶段,分配的公平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成为保障房工作及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监控欺诈行为、一些生活条件改善的受保障对象如何实现“政策退出”促进廉租房良性动态循环使用、如何改善物业管理、如何保障安居工程可持续性等等,都是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将纳入安居工程项目审计和调研的重点,加强思考研究,提出的建议力求兼具前瞻性和操作性,促进困难人群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