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全面提升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应用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2年10月10日 15:43 【字体:
  
   

省审计厅财政审计一处

为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省审计厅财政审计一处根据厅党组关于财政审计要努力“把握整体性、关注宏观性、突出建设性、扩大开放性”的指示精神,以实战为核心、以技术为保证、以创新为动力,加强与兄弟处室和市州局的协调配合,全面强化计算机审计,为财政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    人技并重,全面夯实计算机审计工作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根本所在。按照厅党组的要求,该处成立了处长任组长,1名计算机技术骨干和1名财政审计业务骨干任副组长,处室其他人员为成员的计算机审计研究小组,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计算机和审计业务培训、实务研讨、技术攻关以及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处内年轻同志迅速成长为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财政审计业务知识的审计能手。该处在注重年轻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也同步对处内其他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同志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由计算机业务骨干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最基础的输入法开始,由浅入深,切实增强全处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至2011年底,该处2人获得了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合格证书,1人通过了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所有人员均通过了审计署AO认证考试,全处人员都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

在注重软件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大硬件的投入。在厅机关人手一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基础上,该处通过压缩其他办公经费开支,先后购置了1台服务器和1套SQL-SERVER数据库软件,并根据审计业务工作需要,配置了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影机等设备,为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了硬件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财政审计中的全面应用,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讲究方法,全面提升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

近年来,在财政审计大格局背景下,财政审计承担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该处在处室人员减少三分之一、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一倍的情况下,通过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厅机关组织的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该处参评的项目每年都被评为优秀项目,实现了审计业务工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双丰收。

(一)认真编写具有较强指导性的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开展项目审计的行动指南,对项目审计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该处针对被审计单位大量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财政收支的情况及计算机环境下项目审计特点,项目实施中,在认真开展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组织计算机审计骨干编写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作为项目审计实施方案的补充。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计算机审计目标、计算机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计算机审计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工作要求等方面,特别是对计算机审计中涉及的重点审计内容,在实施方案中通过审计步骤、图表和SQL语句描述等方式进行详尽介绍,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实施计算机审计重点内容,从而规范了计算机审计行为,有效防止了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遗漏现象。               

(二)科学组织计算机审计工作。

计算机审计一般包括数据分析查找疑点和现场审计查证两个阶段。与以往传统审计不同的是,审计组在完成对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工作后,项目组长(主审)应将整理好的被审计单位数据按照计算机审计方案分工要求分发给每个计算机审计人员,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方案要求利用审计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查找疑点,在正式进点前,计算机审计工作量已经完成60%左右。正式进点后,主要工作是对数据分析发现的疑点进行审计查证,并对不便于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内容进行传统手工审计。计算机审计的科学组织,大大节省了现场审计时间,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去年该处在保障房审计调查项目中,利用AO审计软件查出228户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多发放补贴700多万元。今年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该处与岳阳市审计局合作开发了10多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计算机审计模块,为全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提供了参考方法。

(三)注重计算机审计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

每个项目现场审计结束后一星期内,计算机审计小组都要及时组织交流,对项目计算机审计情况进行“回头看”。一是查找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审计过程中因审计人员自身原因或方案不完善造成遗漏的审计事项,要求审计人员继续收集资料加以补充,并在以后的项目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中予以重点明确;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处长指定专人组织攻关。二是对计算机审计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举一反三,为下一步计算机审计的开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近几年,该处已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涵盖财政、税务等审计事项的80多个计算机审计模型和方法。在进行成果总结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经验,近年来该处上报的11篇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全部入选审计署专家经验库或获得审计署AO应用实例应用奖,受到了审计署的好评。

三、加强沟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协调机制

这些年来,该处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软件开发商联系、沟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形成了三方友好合作局面。审计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及电子数据开展计算机审计和审计调查,指出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通过财政部门督促软件开发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系统,财政部门通过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不断加强和规范财政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防范财政资金管理风险。软件开发商根据审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主动提供最新财政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结构文档等资料并根据审计需要指派专门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上门为审计人员答疑,并从审计数据采集、校验等环节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审计人员较好地掌握了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数据库、数据表、数据之间关联关系以及满足审计需求的数据采集方法,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中只需用较少时间就解决了以往传统手工审计费时费力的问题。如在对某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审计中,通过将工商户登记数据、国税征管数据、地税征管数据进行关联,查出税务部门漏征漏管纳税户2000多户,少征税款3000多万元的问题。

四、深化应用,推动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该处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认真组织处室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计算机审计实践并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实践(发现问题)——理论研究(解决问题方法)——再实践(方法指导实践)螺旋上升循环往复过程,推进计算机审计不断走向深入。如为了较好地解决财政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数据采集和审计分析难题,实现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应用标准化和规范化,2007年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与审计分析模型研究”课题获省科技厅立项。省厅成立了以财政审计处处长为课题组长,财政审计处全体成员、计算机管理处、软件开发商派员参与的课题组,重点解决审计人员在财政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审计数据采集不完整,计算机审计分析不全面的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攻关,顺利完成该项目,较好地解决了针对财政部门计算机审计应用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设计了一套针对财政部门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解决AO审计软件与财政系统软件数据“接口”问题。该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模式,根据财政审计要求,通过网络连接从被审单位数据库中自动采集审计所需数据,并经过筛选、整理,重新生成一套符合AO审计软件要求的财务数据,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技能不够熟练的审计人员利用AO审计软件采集转换数据的难题。

二是开发了一套针对财税部门的审计分析模型库。该模型库主要是基于AO系统开发,通过将审计人员日常计算机审计过程中查找问题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分别用文字和SQL语句进行封装,形成税收征管审计、非税收入审计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审计等6个大类80多个审计分析模型。审计人员在AO系统中执行该审计分析模型中SQL语句,生成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需要查找问题的疑点,审计人员再通过传统审计方式对审计疑点逐项进行核实得出审计结论。该模型主要解决了审计业务知识不全面的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难题,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分析模型能够围绕审计总体目标和审计项目的具体目标进行多维分析,把握整体,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促进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应用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该处运用国库集中支付审计分析模型对省财政厅国库支付局开展计算机审计,几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原来审计人员1个月才能完成的审计任务。《中国审计报》头版以“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湖南同级审尽享事半功倍之效”为题对该处开展计算机审计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给予充分的肯定。

 


多管齐下 全面提升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应用

1010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