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几个审计实践问题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3年06月21日 08:27
【字体: 大 中 小】
审计实践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审计能力和成效的落后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之间的问题,这是审计实践的主要矛盾,30年来,虽大有缓和,但至今仍然客观存在,且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形式。
一是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观念强烈,但执行落实办法缺少,成效不理想。地方审计,可以肯定的是,从领导到员工都已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观念。但观念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实实在在的事项,并切切实实的干,达到预期目标,普遍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执行落实不够,措施、办法、路子太少。如何充分领会地方党委政府意图,围绕中心和主题主线,吃透“地情”、“审情”,将党委政府意图、中心工作和主题主线、“地情”和“审情”有效融合,制定出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办法,强力执行,有效落实,为地方分忧解难、参政设谋、推进治理,这方面审计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成效不理想。从各地每年被采纳的审计建议、促成制度机制政策办法等的完善和出台等的实际成效来看,为数不多,一些地方甚至空白,这便是很好的证明。
二是有项目类别重点和重点项目,但无集中主题。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是30年审计的一条基本经验,审计界普遍认可并身体力行之。但问题是,地方审计何才为真正突出重点?现行的做法是,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经责审计、民生审计为重点,重大投资项目、重要资金、重点领域和部门为重点,此重点从宏观来讲,当然没错。但对于一个个体的地方审计部门来讲,却仍然太泛。这就涉及到集中主题的问题,集中主题就是要围绕地方的若干中心工作,以某几个关系地方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主题,每年确定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实施一系列审计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突破,并由一系列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分析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共同组成“主题研究”的素材,综合汇总,归集研究,取得地方重大问题的重要审计研究成果,为地方贡献“审计生产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把重点理解为项目类别重点和重点项目等,对于微观个体的审计部门来讲,很难称之为重点,微观个体审计部门的重点应该是集中主题的重点,这正是目前审计实践所缺乏的。
三是调研不足,吃问题不透,成果绝大多数低端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就抓不住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不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审计立项就不会准确,审计就会不透不深,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成果就会低端化。试问所有的审计人员?审计立项、审计调查入机关、下基层、进村户了吗,恐怕不多,大多数调研都是听汇报、查资料、搞搞座谈,很多时候是查资料,这样的调研远远不够。调研不足不深不透,导致立项的准确率降低、审计的成效下降,很多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提出审计建言并有效解决。全国每年近20万的项目审计,查问题无数,但大多数情况下,查归查,问题归问题,问题查了第二年又出现,岁岁年年人去查,年年岁岁问题在,且还不断涌现出新问题。这就是审计及审计成果的低端化表现,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解决问题的审计是低端审计,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解决问题的审计成果是低端成果。这样的审计及审计成果,再多,也只不过是审计的不断重复,成果的不断重复,是重复的低端产品。
四是重程序和规范有余,活力和创新严重匮乏。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30年来,审计的各类法律、规章、制度、程序、方式方法等已相对较为完善,有力的促进了审计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在审计实践中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表现为:部分地方审计人员,重规范重程序到了机械主义的地步,机械的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和方式方法,不深入思考,不创新创造,工作通常奉行例行公事,毫无生机和活力,到被审单位后,要求被审单位搬出会计账簿、工程项目资料等各类厚厚的资料,慢慢细查,有电子数据资料的则将资料导入审计软件系统例行检查,简单机械的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实行现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匮乏创新性。显而易见,如此简单机械的审计,是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的、是很难有工作成效的、是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的。
(市局综合计划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