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审计局 刘志军 王平波 易远宣
现代中国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伴随国家审计制度建立和内部审计业务拓展而产生发展。当今,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实际成效不断扩展,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要促成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构建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三大层面完善质量管理法规体系
当前,我国尚未建成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但质量管理在整个内部审计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生命地位”,因此全面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国家法规政策层面。《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尚未对“中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作出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虽有“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的规定,但并未直接对“质量管理”进行规定。因此,有必要从审计署尤其要从国家法规政策的高度,对中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就加强和改进中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作出更高层更权威的规定。
内部审计协会层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制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至29号),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至5号)等,虽然它们直接或间接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但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和要求则仍有质的差别。因而有必要对现行明显滞后的准则及其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充实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内容,如制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准则》、《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实务指南》等。
部门单位组织层面。其一,依法属于审计署监督对象的部门行业组织,应当制定各自在全国通用的《部门(行业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和《部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操作指南》等制度。其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各单位组织,应当健全各自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手册》(含全面与项目质量管理)等规章制度。具体可包括:一是健全以发挥本单位组织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为目标的审计质量标准、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二是健全以保障单位组织内部审计“全工作、全项目、全过程、全职员、全机构的质量”和以“质量的方针目标、职责要求、策划控制、保证改进、评估考核”为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三是健全以执行国家部门行业内部审计法规政策准则为核心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二、六大举措构建质量管理活动体系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手段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必须通过改进和创新来全面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
探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全新途径和方式。根据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把“内部免疫系统、全面风险管理、改善组织治理”作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促进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保障实现“改善组织治理”目标。同时,通过创建“以风险管理为主题、以监督控制为主线、以服务善治为主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新途径,探索运用“以组织治理为着眼点、以领导作用为着重点、以持续改进为着力点、以全员履责为基础、以全程方法为关键、以全面管理为根本”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新方式,全力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发展。
突出抓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一要抓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一基础环节。按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准则,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机构和项目)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活动。二要抓好内部审计“质量保证”这一关键环节。单位组织要建立一套以保证质量为目标、以职责任务和程序方法为内容的完整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三要抓好内部审计“质量转化”这一根本环节。把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适时全面有效转化为“管理决策、系统免疫、监督服务直至经济社会”成果,实现内部审计成果向高效优质转化。
推行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模式。探索推行“全系统、全组织、全方位、全过程、全职员”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是全系统的质量管理,全国整个审计系统对内部审计质量实行统一管理。二是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依法属于审计署监督对象的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各单位组织,全都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三是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包括对内部审计的所有工作、监督服务、成本效益的质量管理。四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活动的全过程。五是全职员的质量管理,实现由全体内部审计相关职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一要借鉴现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工具。如根据质量管理学原理,探索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六西格玛等方法模型。二要探索选用先进有效的当今国家审计方法手段。如跟踪式审计法、电算化审计法等。三要利用国家绩效审计方法开展内部绩效审计。
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管理机制。在组织机构上,一要依法设立专职组织机构。全国范围内,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组织,必须遵照《审计法》第29条的规定,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精简高效、“国有公管”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二要发挥单位组织领导职能。通过权威组织发动,让所有部门、职员和相关经济活动都有助于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在管理机制上,一是健全单位组织治理机制。要坚持以单位组织治理为中心,致力于为领导决策超前服务、为质量达标改进管理、为单位组织增加价值。二是健全质量成本管理机制。通过降低质量成本、增创绿色低碳质量和提高质量成果绩效,确保增加单位组织利益。三是健全质量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根据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进行定期持续的检查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报经单位组织管理高层确定予以奖惩兑现。
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质量管理能力。一要树立质量管理科学理念。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自觉树立“审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至上”的科学理念,增强质量管理战略意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二要优化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在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时,增开《内部审计质量与质量管理》相关课程。根据中国内部审计的实际需要,在内部审计相关考试科目课程中,适当增加审计质量管理的专业内容和题量。三要增强单位组织领导保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单位组织最高领导层和内部审计直接管理层的审计质量管理知识和决策管理能力。
三、两大考评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尤其是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尚未完全铺开,必须在扎实推进质量评估基础上,深入开展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考核监督工作。
推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第一,各单位组织要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按照办法手册规定的评估目标、依据、主体、人员、原则、标准、内容、流程、方式、方法、技术、工具和结果利用等要求,定期对各自的审计质量开展内部检查评价活动。第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负责指导和管好全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组织经培训并符合条件的机构人员,对全国的内部审计质量开展外部评估活动,从而改进内部审计的总体质量管理,加快职业化规范化进程。
拓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考核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可参照审计署定期评选表彰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的做法,制定《全国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选表彰办法》和《全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办法》,组织定期开展全国内部审计质量优秀项目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参考利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的同时,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评比,注重从全面系统质量管理、监督服务、经济合理乃至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综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