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笔者参与了一些乡镇的财政决算和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审计中发现乡镇财政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以下这些问题还普遍存在,需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整改。
一是收入来源有限。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乡镇财政收入来源有限,收入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是上级财政拨补有关经费及各项专款,地方缺乏财源。
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主要有:一是通过项目张冠李戴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二是违规问题较普遍,如违规收费、违规列支情礼开支、白条入账等。
三是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被弱化。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预算内容不够完整和细化,执行中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严肃性。
四是内控制度不力、财务规范有待完善,从审计情况来看,各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有的乡镇只落实在纸上而非行动上,执行不力,监督不严。如财务审批权限约束力不够,公务招待费等消费性支出无计划、无标准,且手续不够健全,容易导致腐败的产生。
五是国有资产管理环节薄弱。不进行认真清理和定期盘点,核算不及时,债权债务长期挂账。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提出如下审计建议:
一是适应经济形势,抓好财政增收工作。1、以加强财源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培植乡镇财源;2、结合乡镇实际,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产业,做好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1、乡镇财政在年初预算时,要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编好年度预算,明确收支项目,划清收支范围。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财务行为。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要建立长效机制和规范财务管理指标,对招待费等较大的非生产性开支,制定合规合理的费用限额标准,健全手续,规范管理。
四是规范考评体系,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乡镇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制度、交接制度,做到先审后离,建立健全科学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经济责任的划分,促进乡镇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并为组织部门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供稿人 蒋拥辉 审批人 杨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