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现状及规范管理对策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6月07日 00:00 【字体:
  
近年,各级对“三农”倾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惠农专项资金的投入项目多、资金量大,已凸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村村级财务基础非常薄弱、财经管理极为混乱的现象不容忽视,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确保“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乡镇审计实践,提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随意性大,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一些村的财务收支由村支书签批,有的村支书还经常到出纳手里拿现金去办事,形成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收入经常延期入账、坐支收入、乱收费,更无收支预算,影响了财务的真实性。支出极不规范,非生产性开支大,违纪违规现象严重,有的支出无签批,虚列支出套取专项资金,挪用专项资金,出借账户,支付外单位费用,“三公”经费(招待费、租车费、会议费)开支大、乱补滥发等,大部分支出票据都是白条入账。

2、现金管理极不规范,私存私放现象严重。大部分村无银行开户账户,都是出纳私人银行卡或私人存折,形成公款私存现象严重。村出纳无现金日记账,产生的银行利息没有进入集体收入;大量的现金随身携带,经济活动中极少有转账支付,有的还存在账外资金、公款体外循环,严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

3、资产资源流失严重,集体经济受损失。村级财务普遍未建立资产资源台账,从未进行过资产资源清理,更未进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村级基本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申报、审批、招投标,从未办理预决算审计,工程款支付无建安发票,税费流失严重;单位债权、债务长期没有进行过清理;个别单位还存在侵吞或侵占集体资财,集体资产资源租期过长、租金过低,造成集体经济损失。

4、财务人员素质低,无财经法纪意识。村主管领导、财务人员缺乏起码的经济管理、财会基本知识,出纳普遍没有持证上岗且财务人员异动频繁;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财经法纪观念和严格执行财会制度意识,更谈不上规避财经风险。

5、缺乏经常性的监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多年来,多数村财都是乡(镇)经管站代理记账,实际上是代而不管,上级很少组织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村里定期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和乡里的每年例行检查只是走走过场,缺乏真正的透明度,形成村级财务监管盲区,导致问题普遍、财产受损。

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

1、健全制度,建立追责机制。县级地方政府统一出台《农村“三资”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村财乡(镇)管工作暂行办法》;杜绝村支书签批收支,村级各项收支实行乡财集中支付、集中审批、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建立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财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乡分管领导为领导责任人的追责机制。

2、规范核算,提升业务水平、法纪观念。应尽快组织清理银行账户、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杜绝私存私放、建立健全资产资源台账和财务档案、现金等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严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要稳定财会人员队伍,加大村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不断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力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监督。完善县、乡两级监督管理制度,发挥经管部门职能,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检查,从严监督财务收支管理;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有效遏制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和腐败问题发生。

4、注重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目前,一些地区行政村,大部分村没有造血功能,仅仅依靠上级拨款、争资、捐助、资产资源租赁和专项资金等外源来维持运行,一旦规范管理、资金链断裂,将影响到村级基本运转,更谈不上偿还债务。建议加大培植财源建设,注重种、养、深加工、加速土地流转、生态服务的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创财源发展模式。(供稿人:雷海燕  审批领导:李新辉)


村级财务现状及规范管理对策

1010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