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应做到“五个转变”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6月21日 00:00 【字体:
  

审计机关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服务发展转型,必须加快审计自身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审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大局服务。

一、在思想观念上,从重批判性向重建设性转变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审计工作的立足点是批判性,没有批判性也就没有监督、没有审计。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工具,本质上是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审计不仅仅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问题解决,所以就要求审计不仅要有批判性,而且要有建设性。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摒弃就事论事、简单查处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在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完善内控的基础上,更多地从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推进民主法治的宏观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是要深入基层,深入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发挥主动性,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审查、分析研究,及时、全面、高效地掌握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认真准确地查找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二是要多提审计建议。审计建议是审计服务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审计人员要在服务过程中,采取“审”“帮”“促”的工作模式,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各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促进基层部门有效整改,推动其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三是要积极提升审计成果。立足宏观层面,树精品创典型,针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高效的提炼高标准审计成果,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在审计模式上,从重财务审计向重绩效审计转变

绩效审计不仅是国际审计的潮流,也是我国审计发展的方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式“量”的扩张转向集约式“质”的提升,发展创新型经济。这也要求审计工作不仅要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且要检查其效益性;不仅要关注经济活动是否合规,更要关注经济活动有无绩效。因此,审计机关不能满足于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而要逐步转向以关注经济运行质量效果为主的绩效审计。当前,迫在眉睫的是,必须尽快要建立一套可行的绩效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开展绩效审计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可行评价标准相对照,绩效审计指标内容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对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确定,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内容确定。制订指标评价体系时不仅要关注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关注经济、就业、环保等各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为此要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绩效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基本形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三、在方式手段上,从传统方式向信息技术转变

审计方式方法问题本质上是效率问题,增强审计“免疫力”,必须“科技兴审”,提高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审计机关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深度和审计质量。目前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速度很快,财务会计及管理工作基本上全面实行电算化,因此,审计电算化将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继续推进金审工程建设,在进一步推广应用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和系统审计,搞好计算机审计专家库和审计模块库建设,实现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运作,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方式,把审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在战略战术上,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一直以来,审计机关任务繁重,人员少,什么都在抓,忙于应付日常审计事项,缺乏“名牌”、“精品”意识,审计成果往往只是一个“产品”而非“名牌精品”。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大力提高“审计产品”质量。一是要突出主题主线。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高度关注产业布局、生产经营要素整合,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专项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着力改变竞争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脆弱等现状,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要突出差异特色。审计机关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必须面对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性这个重要特征,区分类型、因对象而宜、对症施治。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要立足不同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产业发展特点、不同资产形态分层推进、分业、分类推进。三是要大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调查作为对审计事项“查深查透”的有效手段,围绕国家政策法规执行和重大宏观决策的落实,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实施专项审计调查,能更好地开发审计信息,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及时反馈给领导参阅,以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力争每审计一个项目都审深、审细、审透,对问题全面准确的揭露,处理处罚运用法规准确,所提建议切实中肯,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有助于政府宏观决策参考。

五、在队伍建设上,从重专业型人才到重复合型人才转变

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越来越强,单一的专业知识往往难以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必须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特别是中国发展到当前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建设等问题都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面前,审计干部不仅需要精通审计、会计、法律等知识,而且迫切需要具备宏观经济、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此,必须坚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知识复合、业务精湛、善于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新型专业化审计队伍。一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更多地吸纳高层次人才,合理引进熟悉经济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逐步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审计干部自觉学习、持续学习,使审计干部的知识不断趋向复合型,努力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本领。(供稿:常德市审计局 审批领导:李新辉)


审计机关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应做到“五个转变”

1010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