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显示,“公务用车”方面的浪费严重,在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排名第二,其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府支出问题,而“公车滥用”更是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民心问题、政治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发挥审计在促进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的保障和监督作用,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公务支出行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近年,经开区审计分局在各项目审计中将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审计结果表明,当前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加强对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的管理,积极倡导节俭观念,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推进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没有发现有关单位新购置公务用车,预算上也从严控制了对车辆运行费用的安排,实际执行过程中车辆运行费用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但通过审计发现,仍有部分单位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走形式、搞变通, “公车滥用”的不正之风出现“由明转暗”的现象,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有:
账务处理违规。有的单位为了应对监督检查,将车辆费用转至下属单位或转入其他科目核算;有的采取跨年结算,将当年超支部分转到下一年度结算。
转嫁或摊派运行费。有的单位利用与相关单位工作关联的情况,在相关单位报销公务用车运行费用。
加油卡管理有漏洞。有的单位按照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额,一次性购买多张加油卡,却没有对加油卡进行有效管理,加油卡也未与公务用车进行绑定,以致私车加油也能够使用公务用车加油卡。
编外租用车辆。有的单位车辆编制已满,便编外租用车辆;更有一些单位高价租用特定关系人车辆,进行利益输送。
以上问题,隐蔽性较强,审计监督检查时,需要重点关注。笔者结合审计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会计核算监督。在审查账务处理时,从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开始,审查预算是否合理;详审内容是否真实、票据是否合法有效;审查记账凭证及明细账,核实是否将车辆费用混入其他科目、是否跨年度结算,是否超标准列支公车购置费用以及变相发放公车补贴。
二、延伸审查下属及其他业务相关联的单位车辆费用情况。看是否存在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列支车辆费用,或在相关单位处理车辆购置或车辆运行费用。
三、加强对使用车辆的监督管理。做好车辆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的招标采购和监督管理工作,审查公务用车加油卡管理是否严密,是否实行单车核算。是否与公务用车进行绑定,是否建立登记明细台账,车辆运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四、实地检查车辆使用情况,通过盘点或调查,检查单位是否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是否存在超标准租用、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车辆,是否违规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车辆,是否存在账外车辆。
五、抓好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加强与组织人事、编制、纪检监察、财政、国资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审计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内容及整改标准,形成督促整改的合力。对严重违纪违规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供稿人 赵初姣 审批人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