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报账管理不到位。第一,财政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产生就账报帐的应付局面,对一些报账资金没有实质性的管起来。第二,财政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完全跟上,致使报账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专业技能的限制,财政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对项目进村、工程质量、项目操作规范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使得报账制管理不深不透,起不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第三,报账监管不力。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时有脱节,往往使得工程项目钻了报账制的空子,假工程真报账问题不能彻底杜绝。
二是县级报账制核算既不全面、管理也脱节。如原始发票在县财政记账、项目承建单位失去了核算基础、会计基础资料失去了完整性。特别是报账中属于应列入固定资产的部分。
三是报账核算不规范。第一,报账手续不齐全、报销单据不合规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第三,没有建立起与报账制相互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办法。第四,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范围较窄,报账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反映国拨项目资金部分,对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部分未能纳入报账制管理。第五,项目建设的后续管理未跟上,对资产的形成、管护、处置和费用性支出的核销,缺少必要程序,影响了资金效果的正常发挥。
因此,笔者建议:
一要明确职责,严格规章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报账制涉及到的县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工程监理单位、实施单位等四个部门在资金管理上的各自职责,从制度上明确各部门在资金管理上应该管什么、怎么管、出现问题怎么配合,从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资金管理监督工作。
二要完善措施,提高报账制工作质量。一是进一步规范县级财政报账制的会计核算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报账审核程序,明确拨款手续。三是明晰报账资金的范围,确保报账收支内容的完整性。四是实施政府采购,对凡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事项,必须实行政府采购,以节约财政支出。
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夯实报账制工作基础。上级财政要加强对县乡财政监管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基层财务及相关人员政策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监管能力。(供稿人:唐姣 审批领导:李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