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审计干部需有“四种”自信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10月10日 00:00 【字体:
  
当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干部当立足岗位、胸怀大局,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守审计的职业自信、品质自信、感情自信和能力自信,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管理中的“经济堡垒”作用。

有职业自信,做国家经济“守护神”。审计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守护神”。三十年来发展历程证明,审计事业的成长、发展与辉煌,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息息相关。在国家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充满自信、不负使命,发挥引领作用,以“凡责必尽”的信念做好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十八大以来,审计工作更是以环境保护、民计民生为工作重点,通过对自然环境、扶贫、医疗、社会保障等资金的审计,发现体制制度上的缺陷,揭示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惩贪治腐,清扬浊激,在保护自然生态开发利用、保护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保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切实发挥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

有品质自信,做廉政勤政“明白人”。人无信则不立,人无品则不信。审计工作面临环境复杂多样,挑战与创新并存,责任与服务并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忘初心、保持笃定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必要有品质自信。牢记服务宗旨,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做事有政策标准,有工作要求,不背公徇私;做人有纪律约束,有品质保障,不逾纪逾规。以中央八项规定及各项廉政纪律要求自己,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不为世俗迷惑,不为已利动心,不随浊流、清廉自守,做把得住方向、经得起考验的“明白人”。

有感情自信,做服务为民“贴心人”。保护国家资金安全、维护人民既得利益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当前,国家进入深化改革和扶贫攻坚关键时期,审计工作当以国家政策部署、资金重点投向和惠农惠民政策的方向为重点,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审计工作对新时期、新常态的研判,实现思维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服务效能创新,谋民之所向、思民之所想、为民之所盼,加大对精准扶贫、惠民惠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资金的审计力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从政策、制度、管理、落实和效益层面上进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审计护航国家经济、服务为民的能力。

有能力自信,做业务创新“排头兵”。“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能没有能力自信,审计干部应该有这种能力要求,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准备。首先要实干,做好审计工作关键在于实干,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从具体做起,从小事做起,了解情况、采集数据、实地核查、调查取证、总结报告、资料整理、档案归整等,都要考虑周全、准确细致,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能力。其次要勤学,打破思维惯式,放开学习思路,向法规学、向档案学、向案例学、向同事学,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懂的多问一句,不会的多看一眼,敢于刨根问底,不怕露怯露短。法律法规知识学深学透,业务技术水平过关过硬,把知识转化为学识,把技能转化为效能。最后要肯钻,审计工作只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新时期下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靠的是勤学肯钻。引领新常态和审计事业创新发展要求审计干部不仅成为行业“专才”,还要成为行业“全才”,做业务的“排头兵”,做创新的“引领人”,把坚实的财务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实战经验、前沿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精准的工作思维方式等作为审计能力的“标配”,潜心钻研,聚神提力,汇集能量,为审计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做引领新常态的“弄潮儿”。(审批领导:李新辉供稿人:熊诗敏)


适应新常态,审计干部需有“四种”自信

1010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