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待遇问题应引起重视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10月27日 00:00 【字体:
  
    近期,笔者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由于各村经济状况、地域、人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村干部待遇也参差不齐,虽然上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实现了基本保障,但村与村之间干部的待遇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干部待遇没有真正得到重视。目前在“乡政”与“村治”相分离的治理格局下,乡镇对村一级的人员工资和经费管理缺抓手,导致村干部的工作付出与工资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特别是在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涉农收费后,村集体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使村干部的待遇无法通过补助来提高。村干部普遍认为待遇低,当干部不如打工。每一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村干部离职离岗,直接影响着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二是现行打卡待遇数额偏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的来源渠道主要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乡镇补助、村级集体经营等其他收入,其打卡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其他补助部分靠村级自筹解决。而作为内陆中部地区的县市,财力相对紧张,本级财政无法在转移支付标准外给予更多补偿,因此额度普遍偏低,支部书记每月收入不足2000元,村支两委成员每月收入仅千元左右。

三是待遇机制不够规范。目前,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村与村之间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村级引资收入、集体资产资源收入相对较多的村组,工资待遇发放资金比较宽松,而收入薄弱的村组则自补能力差而无力解决,甚至少数村干部不得不领取账面白条工资。

四是养老与生活保障欠缺。近年来,村级承担的经济发展、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任务越来越重,村干部专职化、全脱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与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与打卡工资相比反差很大,因上有老下有小,平日里忙完村里的大小事,有时也会做点散工补贴家用。与乡镇干部相比,村干部退休无保障、老无所依问题突出,且缺乏长期有效的救助机制,如村支两委成员(除村支部书记外)均未办理养老保险,少数离职干部还存在有病无钱医、生活无着落等方面的窘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是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及标准。切实解决青黄不接的老大难题,确保村级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建议根据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标准,提高村主职干部工资待遇。

二是乡镇政府应切实关心村级干部的待遇问题。应将村级干部工资和补助部分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保证村干部收入合理稳步增长。列入预算的工资补贴应由镇财政所直接打卡发放到位,彻底解决村级干部工资支付的及时性、稳定性问题。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平衡村干部工资待遇。建议由县一级政府制订出可操作的村干部补助工资提高办法,激励各村扩宽收入渠道,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应按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原则适当予以奖励补助。适度调节村级自有资金对村干部补助标准,调节边远乡镇村居的收入贫富差距带来的补助差距,提高村级干部谋事做事的积极性。

四是要将所有村干部均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之内,并建立离职退休村干部生活档案制度,重点跟踪并解决生活困难者的后顾之忧。(审批领导:李新辉 供稿人:王雄杰)


农村基层干部待遇问题应引起重视

1010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