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审计整改的几点思考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24年12月04日 17:24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就像体检,不仅要查问题,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审计整改是审计治病防病的基本手段,通常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指出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一般通过完善制度、挽损经济、追责人员等方式,完成审计指出问题的“当下改”和“ 长久立”,促进解决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推动标本兼治,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审计整改成果转变为治理效能。
    一、当前审计整改的现状
    审计整改中发现,部分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疑难点问题措施不力,挂账数量逐年递增;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不够,倾向性问题病根难断,“牛皮癣”现象数见不鲜;审计部门技术手段有限,行业性问题“屡审屡犯”,全面督查难以为继;部分问题由于体制机制、历史遗留、基层实际等客观原因,存在推诿、敷衍、虚假等整改现象。分析整改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还待健全,被审计单位认识上有偏差,缺少求医用药的主动性,遇政策调整、人事变动、权益碰撞时,甚至出现不会改、不想改、不敢改等现象。
    结合当前实际,我厅配套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审计整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审计整改执行工作流程的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规范标准、优化流程、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进一步压实主管监管单位责任,激发被审计单位动力,推进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先行先试。具体问题整改中,从大局着眼、细微入手,摸索总结了“一项目标、二条要求、三个核实、四类重点”的销号标准,即:以“治已病”“防未病”为整改目标,坚持“立行立改问题见人见事见物,分阶段和持续整改问题见制度见文号见成效”的整改要求,逐项核实整改结果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落实“指出问题‘当下改’和‘长久立’、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应整改金额面积、下步整改措施”等四类重点。目前,初步构建了全面整改、专项整改和重点督办的整改工作机制,实现了常态跟踪、集中督查、专项审计、贯通协作、整改约谈等融合工作格局,整改结果成效可见。
    二、整改闭环管理的分析
    审计整改从提出审计建议开始,至认定问题销号结束,主要包括八个闭环要素。即:提出审计建议、建立整改台账、下发整改通知、实施问题整改、督查整改结果、开发整改成果、出具执行报告、认定问题销号。
    整改闭环中审计建议、实施整改、成果开发、认定销号是支撑要素,需重点关注。审计建议是“开方治病”,审计主审应提前征求审理和执行人员意见,充分研判审计建议的科学恰当性,经三方认可后,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实施整改是“会诊康复”,是整改闭环的核心环节,以精准施策、同向发力、多方共赢的目标,通过统一标准要求、健全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等方式,对违纪违规整改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督办;成果开发是“病理报告”,应站在提升治理能力的高度,全面分析病因,科学研判成效,提出专业意见,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认定销号是“出院证明”,实行审计组认定、审理处参与、执行处复核的三方共商机制,从健全审批流程,严格销号标准,实现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严把销号关,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实现整改目标的手段
    审计整改实行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的工作机制,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审计机关等责任主体通过健全清单制度、贯彻协作、报告制度等运行机制以及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和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审计整改系统运行。其中,党政及人大机关是“驭手”,责任主体是“抓手”,运行机制是“靠手”,成果运用和问责机制是“助手”,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保障整改目标的实现。
    整改责任主体作为审计整改的实施者、推动者、监督者,是实现整改目标的关键核心,应把握以下四方面。一是牵牢审计整改的“牛鼻子”。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指出问题的“系铃人”和“解铃人”,“解铃”过程就是履行整改主体责任过程,只有牢牢牵住“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这个“牛鼻子”,推进整改才会有高度、有力度、有成效。二是打好审计整改的“组合拳”。被审计单位的责、主管部门的专、监督部门的严、审计部门的公是落实整改的坚强保障,应明确协作机制,加强多协同贯通,形成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组合拳的威力。三是当好审计整改的“裁判员”。审计部门既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又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应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严格标准、把握尺度,体现裁判员的专业严谨。四是树好审计整改的“杀手锏”。审计机关应与纪检、组织部门等建立贯通协同机制,通过画像存档、结果公告、约谈通报、绩效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重点查处拒不、虚假、敷衍等整改现象,实现“整改一点、规范一片、威慑一域”的效果。
    四、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审计部门参与整改闭环的全过程管理,履行督促检查责任,应理清工作重点,找准权责定位。审计整改是“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而不是“审计部门负责的整改”,审计部门不能成为整改“主角”或“二传手”,要防止工作越位、错位和抢位,也不能缺位、空位和不到位。
    一是从严夯实一个责任,即整改主体责任。被审计单位整改动力主要源于主管监管或上级部门的督查压力,存在对整改的认识态度、现实意义、社会后果研究不透,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认识不清,对解决难点堵点於点问题缺招少法等情况。审计部门应重点分析主体责任履职不实的深层次原因,在激发整改动力、夯实主体责任上下功夫、见实效。二是妥善处理二种关系,即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与外单位关系。审计组、审理处、执行处等内部关系上,应统一思想、合理分工、权责清晰;审计部门与主管监管等部门关系上,应加强联动、优势互补、避免重复。三是科学规范三类文书,即整改通知书、整改情况报告、整改执行报告。整改通知书应明确整改要求、时间节点、注意事项等要点,内容简明扼要;整改情况报告应事理清晰、数据真实、要素齐全,客观反映情况;整改执行报告应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格式规范,彰显成果运用。四是精准实施四项内容,即审计建议、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认定销号。审计建议在考虑政策变动、历史遗留、社会现实等因素上,应依法依规、精准恰当;问题清单中含整改时限、金额面积等量化指标,应尊重现实,当期可改;整改清单中已采取措施、到位金额面积、下步措施等反映整改实况,应真实规范、要素齐全;认定销号是问题整改的结束,也是实施高水平管理的起点,关注度高、干扰因素多,应提高站位,科学审慎。(潘志平)


当前审计整改的几点思考

3352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