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始学——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5月19日 17:38 【字体:
  
     前些日子,我游览了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买回来一本《曾国藩家书》。家书计约1500封,纪录了曾国藩自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长达30年浸润书林、沉浮宦海和从军打仗的生涯,涵盖读书、做人、为官、治家、处事等方面。细品之下,一个品行方正、学识渊博、坚强勇毅、赤胆忠心的湖湘儒将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敬仰。

话说“三十而立”。所立者,不过立功、立德、立言;如若立,读书是第一要务。在而立之年,捧读家书中关于读书的篇目,再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我总结出“五忌五宜”:

一忌贪多务广,宜专心致志。在写给六弟曾国华的信中,曾国藩谆谆教导:“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意思是,在特定一段时间内,只需专攻一书,万不可三心二意,东翻西阅,导致学而无功。反躬己身,我读书兴趣广泛,但往往贪大求全,常常是这本尚未看完,便匆匆拿起那本,或者读这本时,杂以那本,书柜里尽是些读到一半的书,心得极为有限。静思之,从今往后,当立专心之志,不生二心,潜心研读,读完一本是一本,读完一本便得一本的好处。

二忌蜻蜓点水,宜优游涵泳。针对长子纪泽读书不能深入的问题,曾国藩语重心长地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言意之表。”什么是“涵泳”?《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涵即沉浸,泳即游在水中。涵泳意即在学道时,心理状态从容不迫,沉潜其中,不断玩索,自有所得。曾国藩强调,读书时需全身心地投入,反复诵读品味,如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水相欢、溪流濯足,方能知情达意,心领神会。对照反省,我读书往往浮于表面,如蜻蜓点水,很难凝神聚力,虚心涵泳,一窥堂奥。今后当戒除浮躁之风,潜心读书,读一篇诵一篇解一篇,求深求透,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读书境界。

三忌死记硬背,宜融会贯通。曾国藩长子纪泽记忆力不佳,但是悟性好。曾国藩再三叮嘱各位弟弟教导之规:“请子植弟将泽儿未读之经,每日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读十遍,不必能背诵也,不必常温习也。待其草草点完之后,将来看经解,亦可求熟;若蛮读蛮记蛮温,断不能久熟,徒耗日工也。”曾国藩深谙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反对死记硬背,提出即使对知识一时半会难以记诵铭记在心,也不要紧,经过日积月累地学习,便能融会贯通,过去那些久攻不克的知识难点,会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我在学校受训经年,凡文总要求强记默诵,以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脑海中尽是些知识的断章残片,难以连缀成篇,构架成网。今后读书,当力戒阻滞不前,一叶障目,要把死书读活,把厚书读薄,融入感情,佐以思考,前后左右勾稽关联,以至知识如百川归海,奔腾不息。

四忌方法单一,宜看读写作并重。说到读书之法,曾国藩侃侃而谈:“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所谓“看”,就是不出声的阅读;所谓“读”,就是出声的诵读,又分为高声朗读和轻声默读;所谓“写”,就是练习书法;所谓“作”,就是作文写诗。曾国藩强调读书时,需积极调动眼、口、手、脑、心等各种感官,无一可以偏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白书中旨意,并且从明白中怡情快意,回甘无穷。记得读到这篇时,我如醍醐灌顶,多年的困惑顿时开解,心下颇感宽慰。我过去读书,总是阅读为多,诵读较少,写作更少,因此常感读书虽多,然才力上实在不逮。读书,光是“开卷”,未必有益,唯有看、读、写、作,多管齐下,无一偏废,长此以往,方能有所进益。

五忌半途而废,宜持之以恒。曾国藩告诫各位弟弟:“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诸弟每人自立功课,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曾国藩这么教导弟弟们,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自青年时起,他每日坚持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不论春秋寒暑,天天如此,终身未曾间断,终至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回看自己,我犯无恒的弊病日久,真是受害匪浅。曾立志每天读书一小时,但总是有一日没一日,得闲有兴致时便读,忙碌犯困时便抛诸脑后,今天半页,明天数页,后天又耽搁不管,断续之间,书文总难见长,懊悔沮丧常盘萦心头。今后当收紧涣散心智,立常志,树恒心,坚持不懈读书作文,苟日新日日新,以磨砺意志,增长干事创业的才干。(撰稿人:陈萍;审核领导:刘峰)


三十始学——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101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