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有品行,是德治思想的延续,归根结底就是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的品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并自觉内化成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人们常说,为人要善良,要孝顺,要正直,要诚实,要宽容,要有爱心,要乐于助人等等,这些都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德”的论述灿若星辰。《左传》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古人把“立德”视为三不朽之首,意思是美好的德行可以经久不废,流芳百世。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就是说有德之人必定有同行者、追随者,一定不会孤独无助。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地震撼,一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更是激荡了无数人的心,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古往今来,德是人们的立身之基,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精神瑰宝,它给我们带来成功、荣誉、繁荣、友谊、快乐……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新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泛滥,传统的力量在裂变,在瓦解,在消融。人们对“德”的认识慢慢分化,社会上开始出现诸多不和谐的杂音,造成一些人心灵迷失、道德滑坡,陷入堕落腐化的深渊。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中去粗取精,提炼出属于审计人的“最大公约数”。具体说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匡正三种错误认识:
“德”与“法”的关系。有些人认为,一个人只要遵纪守法,道德上就没有瑕疵,可以经受住任何检验。诚然,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社会规范,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而言,法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通过外在刚性制度的约束,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道德源自于人内心的自律,是人自觉自发地为了善而善,主要依靠个人自律、社会舆论、传统文化等“软力量”维系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是遵守法律的典范;而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却未必道德高尚。作为一名审计干部,我们不仅要遵法守法、秉公执法,更要在此基础上,追求道德的完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德”与“能”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能力比品德更重要,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毋庸讳言,能力是很重要,但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品德。品德和能力,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单有能力,没有品德,将寸步难行。有人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品德越低下,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就一个单位来说,不乏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但才能卓越且品德高尚的人却很稀缺,每个组织真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因此,我们要把淬炼品德摆在第一位,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审计能手。
“德”与“利”的关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为了“五斗米”奔波劳碌,是人之常情,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人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罔顾党纪国法、道德约束,做出为人所不齿的丑恶行径,最终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千古罪人,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沉痛。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首先要摆正思想,通过勤奋工作获取个人正当利益;同时,还要有更宽广的胸襟和格局,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所以,厘清道德与法律、能力、利益的关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德是立身之基,成就着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
二、 审计人特别需要讲道德有品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干部要监督别人,首先自己要经得起监督。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讲的就是执政者要以德化民,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要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突出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关于“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讲出千条万条,主要是以下五条:
德行催生能力。审计干部的能力水平,主要体现在审计了多少个项目,运用了多少新技术新方法,查出了多少违规金额,移送了多少起案件线索上。一个品行端正的审计干部,在工作中必定“心底无私天地宽”,立审为公、执审为民,恪尽职守,不畏权势,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相反,无德之人心里盘算的始终是个人的蝇头小利,即使查出了什么问题,恐怕也可能“私藏”了事。退一万步讲,一个德行好的人,即使现在能力稍微弱一点,但往往能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创造奇迹,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德行彰显作风。一个审计干部的德行怎么样,可以从工作作风中窥见一二。一个德行好的干部,必然勤勉务实,对工作尽责,对事业忠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飘不浮;必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处事公道,不徇私情;必然廉洁从审,严格遵守审计廉政纪律,不触底线,不越雷池,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等等。这些,实际上都彰显了一名审计人的优良作风。
德行展现人格魅力。良好的德行是一个人的最佳“名片”。审计干部的口碑、形象、人格魅力,就通过润物无声的德行展现出来。一个德行不好的干部,绝对谈得上有什么人格魅力。“铁面反腐,自断后路”的前审计长李金华、“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80后审计女干部金岚岚,“一腔热血化甘霖”的湖南省沅陵县审计局原局长李逢琪,他们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也展现了个人风华绝代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德行成就事业。“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说的就是一个人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有经世治国的才干,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对于审计干部来说,要想干出点成绩来,必须要有良好的德行作为支撑。有了好的德行,就会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千方百计把工作干出色;有了好的德行,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会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有了好的德行,就会有强烈的民本意识,为国而审、为民而计,创造一流的业绩,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德行提升境界。王国维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人生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了解事物的概貌;其次要经历艰难困苦,废寝忘食,孜孜以求,“虽九死其犹未悔”;最后反复追寻、研究,自然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中不难看出,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注重立德、修德、践德,才能不断抵达新的人生境界,不断拓展人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审计干部的精神追求。
三、 审计人的德行主要体现为职业道德、官德和家庭美德
“德”的内涵包罗万象,就审计干部而言,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官德和家庭美德上。人们常说,要好好做人,好好做官,好好做事。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就是通过做好审计工作,来体现如何做人、如何做官的。一名审计干部是否会做人,是否会做官,就取决于是否拥有好的德行。一个德行不好的人,很难把人做好,把官当好,这几乎是毫无疑义的。
那么,审计干部的职业道德、官德和家庭美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讲职业道德,做公正无私的审计干部。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五个方面。
具体说来,坚持严格依法,就要认真落实《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努力把每个审计项目做实、做细、做优、做成精品。坚持正直坦诚,就要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私。正直坦诚是一个审计人的职业良心,有了这点,才能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到问心无愧。坚持客观公正,就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徇私枉法,不损公肥己。坚持勤勉尽责,就要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勤勉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尽责才能担当审计重任。坚持严守秘密,就要保守在审计工作中熟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只有做到这五点,才能称得上一名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干部。
这五点就像是五面“镜子”,每位审计干部都很有必要常常拿起来照一照: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我是否做到了严格依法,是不是有程序不到位、行为不规范、质量不过关的情况?我是否做到了正直坦诚、客观公正,是不是畏首畏尾、瞒天过海,甚至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我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严守秘密,是不是“混”字打底,“拖”字当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014年底,河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国家审计》,该剧塑造了一批恪守职业道德、堪称行业标杆的审计人物形象,其中有两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在审计人民医院时,徐咏萍处长的父亲因为心脏病正好在该院住院,而院长谭启聪被审计出非法设立“小金库”。为了维护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徐咏萍如实地反映了审计情况。 另一个是在对梁宏宇担任北江区区长期间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时,梁希望审计局局长周维海看在老同学的份上,高抬贵手,不要纠缠一些小问题,周维海却毫不退让,义正言辞地回应“审计工作求真务实,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周维海、徐咏萍身上体现的审计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要讲官德,做清廉奉献的审计干部。
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官”并无好坏可言,但是为官有好坏之分,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官德。官德是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是为官之魂、从政之基、用权之道。审计干部特别是在领导岗位的审计干部,手中握有审计监督权,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因此更加需要涵养官德,否则非栽跟头不可。
讲官德,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为什么要当官的问题。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官,始终逃不脱“名利”二字的羁绊,或浑浑噩噩,或身败名裂。究其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当官宗旨。他们当官要么是为了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要么是为了投机取巧,大发横财;要么是为了满足病态心理,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当官只是为了图一己私利,那么在政治上就会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最终难逃可悲可叹的下场。当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当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才能做到无论官大官小,始终心系一方百姓,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奋发进取,获得持久不竭的前进动力,不断得以健康成长。作为审计干部,我们要一定想明白这个问题,“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讲官德,最起码要做到清正廉洁。“党政机关是否保持廉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为官之德在于清廉。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这是领导干部的从政底线。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那些省部级“大老虎”,他们违法乱纪、道德沦丧的行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令老百姓瞠目结舌。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如果丧德失耻,不仅会造成一时一地的不公,这种风气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动摇法治制度体系。作为审计干部,我们在平时的审计工作中要自觉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榜样,成为感召下属、影响大众的一股清流。
讲官德,还要做到甘于奉献。当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讲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要真正当好一个“官”是非常辛苦的,当审计战线的“官”就更加了,当前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审计任务越来越重,时间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每天千头万绪那么多事,“5+2”“白+黑”成了工作常态。这个时候,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人,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心里也能充实起来,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三是要讲家庭美德,做和谐有爱的审计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对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美满幸福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应自觉投身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一是要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为了抚育子女,父母倾注了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顺父母,是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审计人员常常出差在外,可能没有很多时间留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时可以多打打电话,聊聊天,从精神上给予关心和体贴,使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二是要充满爱心。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要爱父母,常回家看看,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爱配偶,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共同建设美好家庭;爱子女,抚育孩子,关心孩子,培养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爱邻居,坚持守望互助,共建新型邻里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应有人间“大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薪火相传,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点亮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是要建设良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上演“全家腐”;周本顺“家风败坏”,对亲属放任纵容……一些领导干部最终“祸起萧墙”,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焦裕禄去世50年了,当地老百姓仍在怀念他,传颂他,一想起他就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什么会这样?不仅是他为兰考做出的贡献,还因为他始终坚持着家风传承。焦裕禄对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大女儿焦守凤毕业以后,想去一个好单位。焦裕禄教育她说,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就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卖咸菜、酱油。审计干部自当从家庭做起,划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家人和社会最好的馈赠。
四、 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修炼培养德行
一个人的好德行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关键靠后天的自我修炼。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知足感恩。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懂得知足感恩,他就不会汲汲于眼前的物质利益,而会有更高的道德追求。要知足常乐,珍惜拥有,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感谢人民群众的信任,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感谢所有的一切。每当心生不平时,大家不妨到贫困山区去看看,到监狱去看看,到八宝山看看,看看有多少人过得还不如我们,这样我们心里就会释然很多。
二要坚定信念。信念是灯塔,指引前行的路。心中有信念,才能有好德行。信念缺失,就不可能有好德行。作为审计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信党,忠诚组织、依靠组织,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另外,一些朴素的人生哲学也值得我们相信,比如,吃亏是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信念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能让我们在浮躁的现实社会里收获更多的道德感。
三要勤于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的好处不容讳言。审计干部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党章党规,学党性修养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学党的宗旨和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要学审计专业知识,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要学与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审计工作的行家里手。大家要珍惜时间,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娱乐,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在学习中砥砺品行,增长才干。学与不学,认真学与走马观花地学,效果完全两样,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四要身体力行。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虽然知道了一大堆培养德行的好方法,可是将其束之高阁,从来不在工作生活中实践,那么也等于白搭。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醒,不断反躬自省,做到慎始、慎独、慎微、慎众,久而久之,好德行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自觉追求,化为一笔谁也抢不走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用终身。(撰稿人:陈萍;审核领导: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