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出发——第一次现场审计有感

湖南省审计厅 sjt.hunan.gov.cn 时间:2017年02月23日 17:15 【字体:
  

201611月,入职不久的我,就接触了审计生涯的第一个项目——扶贫专项审计。刚得知要外出审计的消息时,担心与忐忑交织,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的我,是否能够胜任这次审计工作?在紧张之余,更多的则是一份新鲜、好奇与激动。

根据省厅统一组织部署,召开扶贫专项审计动员会后,我们处室兵分两路,带着胡厅长“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重点抓在手上、把纪律记在心上”的三个要求,分别奔赴新邵、洞口的扶贫审计一线。近两个月的现场审计,让我从一名审计新兵慢慢融入到“审计人”的角色,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动。

审计查什么?——新时代审计

在以前的记忆中,一直认为审计工作就是简单的信息处理、检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听到“审计人”一词,脑海中就浮现出戴着眼镜、翻着账本、打着算盘的审计工作者身影,将审计等同于“查账”。然而实践发现,并非如此。就像我们此次扶贫专项审计,不同于往年的扶贫资金审计,不仅要看资金,更要关注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政府决策做参考。

这让我领悟到,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既要关注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更要关注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审计全覆盖,站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从微观到宏观,揭示问题、预防风险、完善制度,做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为谁而审计?——为国而审,为民而计

有人说,审计是一份无比神圣的事业,她是经济发展的“卫士”、政府决策的“谋士”,是公共资金的“守护神”,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些说法,对于刚刚接触审计的我来说,都太过飘渺,还不能够真正理解。但经过近两个月的扶贫专项审计,我对审计有了一种更深切的体会,也感觉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走村入户是扶贫专项审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去基层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到政策的真正落实情况。和审计组成员一起,我们坐渡船过河,只为到河对面的村部去了解一笔直补资金的真实用途;在各个村组的田垄上行走,只为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真实性,有无“被脱贫”、“数字脱贫”等情况;爬上高高的山坡,只为去核实油茶项目基地的真实性。鞋子虽沾了黄泥巴,但心离群众更近了,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接地气”。在新邵县潭府乡合辉村一户贫困户家的走访,令我印象深刻。老人的家,在一个小山头上,我们过去的时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从菜地挑着两筐红薯回来,由于丈夫和儿子的离世,老婆婆一人独自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孙儿。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因为家庭的变故,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砍柴、种菜、洗衣、做饭...岁月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一双手开着砖口,饱经风霜。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审计证据上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审计底稿上一条条严肃的法规,更牵涉千千万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国计民生。为国而审,为民而计,这是我们每一名审计人的责任与担当。

怎样做好审计?——脚踏实地、廉洁奉公

怎样做好审计,是我在审计现场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好在有处室领导的严格要求,前辈的指引,在向一名合格审计人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一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革命先行者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第一次参加审计项目,处长安排我和吴冀一组。别看冀姐整天笑嘻嘻的,工作起来可一点也不马虎。在追查扶贫资金去向时,冀姐思路清晰,虽然村里的账管理很混乱,“公账私存”、“白条抵库”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她凭借自己多年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知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将它抽丝剥茧,理顺开来。不空谈,不做秀,不作假,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审计人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二是廉洁自律,严守审计“八不准”。古语云“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作为国家监督部门之一,审计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在依法履职中让被审计单位人员心服口服。在奔赴审计现场之前,肖黎处长就召集我们处室成员一起开会,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以“讲规矩、守纪律”为底线,依法依规,独立审计,杜绝人情审、关系审。作为一名审计人,我们要要耐得住平淡,守得住平凡,甘得清苦,始终如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审计新兵,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核心价值观,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不足之处,带着一颗初心,从这里出发。(王颖雁)

 


从这里出发——第一次现场审计有感

101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