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至7月,我有幸参加了省审计厅在湖大举办的第六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计算机审计培训的相关费用全部由省厅承担,足可见省厅对一线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度重视。
此次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压力也很大。学习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及网络、程序设计及U8、数据库等八门课程,内容丰富。老师的思维跳跃性授课方式,教会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通过两个半月的“魔鬼训练”,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主要体会是:
首先要端正学习心态。按我们开始的想法,工作后的培训毕竟不比上学的时候,都是比较轻松的半读半休式的,可是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完全颠覆了这种想法。这次培训课程多、强度大、压力大,短短时间里要完成七八门课程的学习,学习的都是新知识,如果这节课跟不上,那么下节课就更难听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分班以前,大家为了在期中取得好成绩能入选国考班,平时学习都非常刻苦,整个班级有种竞赛的氛围,以至于开始一段时间吃不下、睡不着,脑袋里总回想着白天老师讲课的内容。心想,既然来了,就要学有所得,渐渐下定不怕苦不怕累的决心,真正步入学习轨道。后来慢慢习惯了,甚至到了忘记自己是个已经参加了工作的人,以为自己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学习的强度不亚于高三学生。
其次要掌握学习方法。面对这种高强度的培训,方法很重要,适当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课前认真预习,打好基础。培训的课程一般都是一天上一门课,时间紧,内容多,老师授课的节奏快、跳跃性大,所以我们在前一天晚自习期间必须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预习,熟悉的跳过,不懂的做下记号,等着第二天老师的讲解,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就能跟得上,学起来更加轻松。二是课堂认真听讲,掌握精髓。培训的课程计算机知识占比很大,对于我们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是陌生的,难度较大,因此听课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有不懂地方的也不能沉浸在苦思冥想中,只能先放下此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要不然整节课的内容都会被耽误。三是抓好课后及时练习,巩固知识。此次培训具有特殊性,要求上机实际操作的较多,如果只是听老师讲课,自己看看书而不去操作实践,学起来很难,反复的操作实践不仅能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而且还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之记忆深刻。
其三,有点建议。此次培训后,我认为有些课程设置可以改进,如程序设计这样难度大并与县级审计业务不相关的课程内容可以减短,难度可以降低。因为课程难度大,难免会打击学习者的信心,加大思想包袱,进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反,增加与实际业务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基层审计人员来说,更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总之,此次学习收获颇多,之前没有参加培训的时候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采集情况及做账软件一无所知,通过学习,知道了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做账,学会了在审计前如何有效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也学会了通过SQL sever的数据库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处理等等。
学习是短暂的,许多知识还有待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巩固、消化、应用、丰富。还记得在开学典礼上,上届学姐谈到她的心得体会,就有一句话让我有种强烈的紧迫感,她说:“我们审计工作者,现在就像是被狗追赶着的赛跑者,面对信息时代,我们整个审计行业面临着挑战和考验,金审工程的应运而生,使审计信息化的实践随着审计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和深化。”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强化锻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培养教育,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活学活用,积累经验,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把审计工作做得更好。
(供稿人:艾美 审批领导: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