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而正好,我也到了不惑之年。与审计机关同年来到这世上,冥冥之中,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似乎我与审计之间的缘分,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真正与审计结缘,是来到审计厅工作,一转眼也有7个年头了。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懵懂,到深切的感受,再到持久的坚守,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结缘于审计,寄情于审计。7年的变化,见证了审计带给我的进步和成长,而不变的则是我对审计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邂逅审计
与审计邂逅,还是在7年前。那时的我在一个县级市的政策研究室从事文字工作,对审计最初的印象是每年我们起草的市委工作报告,都会点到审计监督,但篇幅不多,就一两句话。但巧合的是,当时我办公室正对面,就是组织部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期审计办公室(当时组织部门设有该机构),因为离得近,我与任审办的同志私下有些交流,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一些初显的了解。那个时候,受领导职数的影响,县里提拔晋升的机会比较少,每到提拔时往往是“僧多粥少”。因此,很多年轻同志像赶场一样,参加各种遴选考试,梦想有一天考出去,去到更高的平台。恰好这时,省审计厅首次面向全省遴选2名文秘人员,要求有“两办”或“两室”(政研室、经研室)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查阅了审计有关知识,对“审计风暴”、审计报告等有了初显的认知,虽然只是一知半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审计监督是为国家发展护航、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审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朦胧中,对审计有了美好的憧憬与期盼。经过笔试、面试和体检,2016年8月1日,我如愿加入到省审计厅这个大家庭,荣幸地成为一名审计新兵。
感知审计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亲身去感受才知道。审计比政研室的工作,更具有专业性,同时在省直厅局这样的大机关,比县里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加上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审计的职能职责不断变化,审计的地位得到全面提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融入、全面地提升和进步,才能适应职责变化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才能让“审计作为”更好地适应“审计地位”。在审计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既要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也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作为学中文出身的“门外汉”, 我亟需补上审计专业知识这一课。于是,我利用各种机会狂补审计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中级审计师考试,拿到证书那一刻,心里像蜜一样甜,觉得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审计虽然是用数字说话,但数字背后往往反映和体现的是政策及方针。因此,写材料时,我注重突出审计的政治属性,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次,作为专业性强的单位,审计机关通过列数字、摆事例,揭示反映问题以及推动解决问题,体现严谨性,有自己独特的审计语言。记得有一次,在一篇审计专报中,起草处室写到“与某某关系密切,涉嫌利益输送”,但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样表述不规范,最后被领导指出,得了批评,也深深地体会到审计的严谨性,那就是用实事说话,而不是主观推测。
爱上审计
投身审计文字工作7年多来,日复一日“爬格子”,面对电脑不停敲打着键盘,不自觉地产生审美疲劳,有些枯燥乏味,也经常加班加点,有些心酸无奈。同时,与审计一线人员通过现场审计,揭示发现问题、追回资金、挽回损失相比,宅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收获感没那么直接,成就感也没那么突出,甚至有可能因加班多出现家人不理解的情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审计人,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不仅需要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一颗热爱审计的心,以及对审计文字工作一丝不苟、执着追求的精神。每当经过多次推敲打磨,开发出来的审计要情和专报,得到书记、省长的重要批示,推动出台相关制度和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有关问题,将审计成果成功转化为治理效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审计价值和自身成就,在这一刻已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也正如此,我对审计事业更加执着,对审计的爱更加坚定。
从陌生到邂逅,从邂逅到感知,从感知到挚爱,审计一路相随,伴我共同成长。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优异成绩回报审计事业,做好新时代审计“赶路人”,用奉献书写无悔的人生。(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