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其平实的笔调、丰富的视角、生动的事例吸引着我细细品读,越读越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情感,也感知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中成长、在奋斗中成长的闪光足迹,越读越觉得需要花费更大精力反复学、深入学,要把这本书作为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思想范本,作为自己锤炼党性、锻炼品质、提升素质的行动范本。
一、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刚到农村时,总书记和其他知青一样,为改变陕北老百姓的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脚踏实地,积极奋进。由于受到父亲“问题”的牵连,他的这些热情最初并未得到支持和肯定,甚至还遭到漠视与怀疑。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他先后写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面对残酷的事实,他没有消沉,没有放弃,始终默默坚持、百折不悔,显现出比同龄人更加刻苦学习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顽强意志。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炼、群众的信任,终于使他入党的愿望得到实现,并且还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对党始终不渝的忠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尊敬他、拥戴他,也从中感受到领袖人物是如何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正如他自己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就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忘初心,就要常以人民之心为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忘初心,就要勇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作风。
二、对待群众永葆“真心”
总书记在插队时就说自己“是个普通的农民”,而没有自称“知青”,说明他把自己已经完全融入普通群众之中。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他的目标很明确,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他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在梁家河的7年,带领干部群众打深井、办沼气、办铁业社、办代销点,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直到今天,人民还在受益。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和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学思践悟保持“恒心”
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总书记的学习过程,并不是钻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自娱自乐,而是始终注重结合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他坚持既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他为帮助梁家河村村民提高种植技术、改变村民种植思维,专门赴延川县制种站学习良种培育。他为了解决梁家河村缺煤缺柴的问题,提高梁家河村村民生活质量,赴四川遂宁县深入学习怎样办沼气,带领村民建设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加快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干事创业下定“决心”
在梁家河村父老乡亲眼里,知青习近平具有敢说、敢做、敢担当的性格特点。为了解决村民的照明和燃料问题,青年习近平决定到四川取经学办沼气,一些观念保守的老年人直接反对:“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要带领社员们在村里打淤地坝,有人议论:“搞不好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要办代销店,有人担心被扣搞副业的帽子,如此等等。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青年习近平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讲规划,讲道理。村民们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事业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改革风险加大、社会难题增多的挑战,克难攻坚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更要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绝不退缩;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绝不回避;在责任面前,敢作敢为,切实做到勤于履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撰稿人:傅萍)